自2012年以來,中國白酒的聯合申遺工作就在持續開展。各大名優酒企的老作坊,以其悠久的歷史、豐富燦爛的文化、突出的社會經濟價值,成為尤為珍貴的文化瑰寶。在2021版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中,共納入了山西杏花村汾酒老作坊、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、瀘州老窖作坊群、古藺縣郎酒老作坊、劍南春酒坊及遺址、宜賓五糧液老作坊、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以及舍得酒業射洪縣泰安作坊等8處白酒作坊及遺址,彰顯了中國白酒在深厚歷史積淀下孕育出的勃勃生機。
中國白酒申遺,無論從必要性還是重要性來講,都是時代賦予行業必須肩負的重要使命。
從歷史上看,中國提出“自然發酵”理論的時間早于其他任何國家,在蒸餾酒釀造、酒曲發明的時間上同樣一騎絕塵,9000年前的賈湖文化時期已將酒作為“通神”方式,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已有飲酒習慣,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已有成套的釀酒器具,2000余年前蒸餾酒已在東漢大放異彩……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燦爛文化,始終與醇美酒香相依相伴。
中國白酒文化遺產有著世所罕見的厚重歷史,但絕非僅有歷史。文化與文明,本質上是人類的文化與文明,當文化遺產與人類的活動分割開來,其生命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結束,由文化發展的參與者,轉化為某一階段文化的記錄者。絕大多數其他類型的文化遺產,只能代表某一固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,而一系列以老作坊為代表的中國白酒文化遺產,時至今日仍在投入使用,其承載的文化厚度,每一天都在增加,其蘊藏的文化內涵,每一天都更為豐富。
正如宋書玉理事長一直以來所強調的“活態”文化,中國白酒的文化遺產,從不僅僅為展示而存續,而是始終為白酒產業發展、為滿足消費者需求、為中國經濟社會建設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。因此,中國白酒的文化遺產有輝煌的歷史,有繁榮的現在,更有光明的未來,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,應當在世界文化遺產之林擁有自己的席位。
從重要性來講,中國白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是白酒產業文化自信、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,同時也是對酒文化、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,更是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的重要助力。
面對產業結構深刻調整、消費不斷升級的時代背景,消費者對行業提出了更高品質、更高質量的發展要求,高質量發展,必然要求文化的發展,如何講好故事、講好歷史、講好傳承?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無疑是最為有力的途徑之一。
一直以來,中國白酒如何“走出去”,始終是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,在持續不斷推進行業標準規范與國際接軌的同時,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將為中國白酒屹立世界酒類之林提供重要平臺,對擴大中國白酒的傳播聲量、搶占世界酒類消費市場份額具有重要意義。
中國白酒是一種精神延續,亦是一種文化傳承,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,正如宋書玉理事長所說,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白酒釀造人共同的文化責任、社會責任、歷史使命和產業使命,我們堅信未來之光明燦爛,也必將于前行之路漫漫求索。